随着社会治安需求的升级以及科技的深度渗透,中国保安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从传统的人力值守模式,逐渐向智能安防系统全覆盖转变,行业在市场规模、技术应用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,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。
市场规模持续扩张,智能化服务占比攀升
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5 年中国保安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3600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 10%。其中,人力保安服务虽仍占据主导地位,占比 64%,但技术保安服务增速显著,占比已达 25%,其涵盖智能监控、无人机巡逻、人脸识别等领域。以国有企业(如中保集团)和科技型民企(如海康威视)为代表的市场主体,正通过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,加速推动行业的智能化转型。
政策支持成为这一发展趋势的关键推手。国务院《关于促进保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,2025 年行业总产值目标为 2000 亿元,年均增长超 10%。此外,政府对 CCTV 安全认证的强制要求,例如高等级密码功能,进一步规范了技术安防设备的应用。
技术创新:AI 与物联网重塑安防体系
智能化技术已成为保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。2025 年,智能监控系统普及率预计达 80%,无人机巡逻和人脸识别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。韩国 S1 公司的调查显示,75% 的受访者担忧 IP 摄像头被黑引发的隐私泄露问题,这促使政府与企业共同强化技术防护。例如,搭载 AI 算法的监控系统能够实时预警工厂安全事故,有效减少经济损失。据统计,2024 年韩国工厂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达 18.62 万亿韩元。
在家庭安防领域,同样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55% 的受访家庭计划引入智能安防设备,如 AI 监控、物联网传感器等,以应对居住区暴力犯罪。数据显示,居住区暴力犯罪占韩国总暴力犯罪的 26%。中国保安企业如中城卫、华威保安,已推出定制化家庭安防方案,将门禁系统与应急响应机制相融合。
服务多元化:从 “保卫” 到 “综合风险管理”
传统保安服务正朝着 “安管” 方向转型,业务范围涵盖风险评估、危机咨询等非传统领域。2025 年,非传统服务市场份额预计从 15% 提升至 20%。例如,中安保集团为大型活动提供全流程安保方案,结合人脸识别技术,有效缩短入场时间,仁川机场的相关案例便是例证。
国际化拓展成为新的发展趋势。在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的推动下,中国保安企业海外收入占比预计从 5% 增至 10%。通过与国际企业(如 G4S、Securitas)合作,提升自身竞争力。
规范化与人才升级: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
为提升从业人员素质,多地推行专业化考核。例如,中山市 2025 年保安员考试新增 AI 安防知识模块,强化对法律与应急技能的评估。同时,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,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资源,中小企业则聚焦细分市场进行创新。
挑战与风险:技术安全与市场竞争并存
尽管行业前景广阔,但仍面临技术泄露与伪造攻击等风险。S1 公司报告指出,伪造人脸攻击每年增长 10%,这倒逼面部识别技术持续升级。此外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外资企业(如 ADT)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,本土企业需强化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。
结语
2025 年,中国保安行业正站在智能化与多元化发展的风口浪尖。在政策支持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下,行业有望迈向万亿规模。然而,如何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,应对技术伦理与全球化竞争等问题,仍需企业、政府与社会共同协同探索。未来,保安服务将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 “看门人”,而更将成为智慧城市生态中不可或缺的 “安全大脑”。
雄安人力服务,雄安保安服务